山东的这套操作,不光给全国树立了个可以照搬的榜样,还反映出新能源从靠补贴到靠市场全面比拼的关键转折点。
“新老划断”这一招,估计会对山东的能源版图带来不小的影响吧,可能会重新定义能源结构,让未来的能源布局变得更合理、更高效。
“新老划断”后的首次竞价
从今年6月1号开始,新能源项目的电价就要采用“新老划断”的方式来算了。
6月1号之前建成的新能源项目,电价依旧保持在0.3949元度;而到了6月1日之后新上线的项目,就得靠市场竞价来定价了。
随着新政策的实施,政府对新能源项目的补贴慢慢减少,取而代之的是市场机制来决定电价,这也促使整个行业朝着更加市场化、竞争激烈的方向发展。
山东省在政策一出,马上就谋划出详细的实施方案,并在九月顺利完成了第一次新能源竞价,速度方面远超全国多数地区,为其他省份提供了难得的借鉴。
为什么光伏价格这么低?
这次竞价中,光伏的最低出价只有 0.225 元度,比以往的价格低得多。
这样的局面出现,主要是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。
现在光伏市场竞争真是异常激烈。在这次竞价中,光伏获得了12.48亿千瓦时的发电配额,许多光伏企业蜂拥而上。因为企业数量众多,加上市场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,导致不少企业都拼命报低价,想抢到这些宝贵的配额。
要说的话,风电的配额就打多了,达到了59.67亿千瓦时,市场上争夺没那么激烈,所以风电的价格就相对偏高一点。
未来可以预料,随着新能源市场逐渐成熟,山东或许会根据市场状况调整风电和光伏的配额,这样一来,不仅能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,还能让价格变得更合理、更稳妥。
“山东模式”分布式根基
山东省在光伏行业里一直走在全国前列,目前全省的光伏装机总容量已经达到9130万千瓦,其中大约三分之二是分布式光伏,这些大部分都安在农村的屋顶上。
这种方式叫“户用为主、整村开发”,让不少农村地区都能享受到新能源带来的好处。
农民把自家屋顶出租,每年大概能拿到超过 3000 元的租金。而且,装上光伏设备还能得到大约 2 万元的初装补贴,挺划算的。
这种“互利共赢”的办法,不光推动了光伏产业的普及,还帮农民增加了收入,成了山东省光伏发展的一大特色。
虽然山东光伏装机容量猛增,但光伏发电的这些特点也带来不少难题。
光伏发电一般在白天中午左右达到最高峰,而到了晚上的时候几乎就没有电了。
不过山东的工业用电可是全天都得用,尤其到了晚上,耗能大的工业设备的需要不少电啊。而这时候,山东本地的发电量明显跟不上需求,只能从外省买电来补充。
这就导致白天的电力资源有点多,出现浪费,而到了晚上,就会出现电不够用的情况。
为了应付这个状况,山东省也开始大力推动新能源全面进入电力市场,采取低价竞标的方式争取更多的发电机会,尽量减少对外部电力的依赖,还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优化电力资源的配置。
发展风电和储能是关键
为了补足光伏发电的不足,风电在山东新能源中变得尤为关键,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。
风电不仅能白天发电,到了晚上也能持续输出,正好弥补了光伏发电的缺陷。
山东沿海地区的海上风能资源可不差,今年一波接一波的大型海上风电项目相继启动,给未来的新能源供应添了不少动力。
再加上储能技术的应用,也给新能源的发展带来了技术上的可靠保障。
储能能够把白天多余的电力存起来,等到夜晚或者用电高峰的时候用。
到2025年前,山东省打算建设300万千瓦的储能装置,还准备通过政策调整来推动储能行业的成长,这样的话,储能项目能赚得更多,推动整个储能产业更快地普及开来。
绿电直供新模式
伴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提升,山东也试行了一种新颖的用电方式,那就是绿电直供。
在这种做法下,部分大企业直接向风电和光伏电站购买电力,不再依赖传统的电网输送。东营的零碳产业园采用了这种方式,全部用风光能源供电,年产值达到了 260 亿元。
采用绿电直供方式,不仅能确保企业用电的稳定性,还能有效减轻电价波动带来的影响,让企业的用电花费变得更有把握。
要想在全国推广这个方式,企业得找到长久稳定的用电客户,还得保证电力供给的可靠性和持续性,这对电力市场的成熟和成长提出了更高的挑战。
山东的新能源机制电价竞价,不仅仅是单纯的价格战,更是新能源全面迈向市场化的重要体现。
随着技术不断提升和市场逐渐成熟,咱们有理由相信,山东不仅会继续在全国新能源发展中保持领先地位,还会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出具有借鉴意义的中国经验。
行业领先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