扎心!80后白领养老金三年亏损:钱还没老,心先凉了半截!
“三年了,我的个人养老金基金还亏着。”
这句带着些许无奈的话,出自北京的80后白领李华之口。他每月两万的薪酬,在北京算不得低,可一想到30年后,自己将成为5亿老年大军中的一员,心头就止不住地发愁。那时,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,晚年生活会是何光景?
李华曾是“行动派”的代表。2022年底,个人养老金试点启动,抵扣个税、管理费优惠,加上银行花式送礼,这波热潮他没错过。他自信地将80%的资金投向权益类基金,20%是银行理财,想着搏一个高收益。
结果呢?第一个年头,账户亏损5.6%。那一刻,李华真想一键赎回,奈何基金有三年锁定期,只能干瞪眼。好在股市去年9月触底反弹,两年多总算扭亏为盈,收益率勉强爬到1.52%。他苦笑:“未来还有20多年,边走边看吧。”
房贷未清,谈养老就是“奢侈品”?
李华的无奈,正是当下无数年轻人对“养老”二字最真实的写照。
与李华不同,90后赵燕至今还在观望。她也想为养老多一份保障,但一想到几十万的房贷,就本能地“打退堂鼓”。商贷利率3.3%,公积金2.8%,在如今的低利率环境下,想找个稳定跑赢房贷的投资产品,简直比登天还难。
“即便收益率有5%-6%,扣掉房贷利息也所剩无几,还不如直接还了房贷。”赵燕的担忧并非多余。个人养老金试点初期,股市大跌,多少人的基金账户绿得发慌?
“房贷还在,谈养老投资有点奢侈!”赵燕无奈的话,戳中了多少年轻人的心窝?更扎心的是,一位养老金融专家都直言建议:“先还房贷。”这句反常识的“忠告”,无疑是对当下年轻人最大困境的深刻注解。
于是,我们看到了三种年轻人:像李华一样的“行动派”,挣扎在亏损与回本的边缘;像赵燕一样的“观望派”,被现实重担压得迟迟不敢入场;还有一部分,被银行礼品吸引开了户,却再也没往里多存一分钱,账户成了“空壳”。
低利率时代,养老金如何“突围”?
年轻人究竟在纠结什么?归根结底,就一个问题:个人养老金到底能不能赚到钱?
当前,我国金融市场已进入低利率时代。银行存款、国债收益率一路下行,连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也在不断“缩水”。这给以固收类产品为主的个人养老金配置带来了巨大挑战。
我们来看看具体数据:
储蓄类产品: 银行存款利率一降再降,目前国有大行3年期、5年期挂牌利率已跌至1.25%、1.30%。即使是城商行,五年期利率也才2.29%。这点收益,别说跑赢通胀,恐怕连房贷利息的零头都追不上。保险类产品: 曾被视为养老“香饽饽”的保险,预定利率也从3.5%甚至4%以上,一路降到如今的2.5%甚至更低。一位业内人士甚至“笑谈”:“实际上停售的都是好产品,如果在去年8月底前没有购买这些产品,以后可能相当长时间都买不到了。”言外之意,好产品稀缺,新产品收益更低。理财类产品: 运作满一年的理财产品,平均收益率也仅为3.40%,中位数3.24%。虽然略好于存款和保险,但其波动性依然存在。国债虽然备受追捧,但目前尚未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,且其收益率也面临下行压力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年轻人对养老金的收益预期,无疑被泼了一盆冷水。
权益类产品:救命稻草还是波动深渊?
既然固收类产品指望不上,那权益类基金能否撑起收益大梁?
目前,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共有297只,其中FOF(基金中的基金)占比高达71%。FOF的本意是分散风险,但实际效果如何呢?
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6月17日:
所有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平均回报率仅为1.9%。运作超过一年的192只产品,平均收益率6.63%,最高17.57%,最低负0.57%。看起来还不错?但更扎心的是,运作满两年以上的149只基金,竟然有52只处于亏损状态,亏损面高达34.9%!这意味着,如果你在2023年6月18日买入,有三分之一的概率,现在你的养老金账户还是绿的!这些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仅1.15%,最低更是负18.36%。对比之下,基金收益水平确实高于储蓄、理财和保险,但其波动性也远超其他产品。兴证全球基金养老金管理部总监林国怀直言:投资者买基金的收益,除了基金本身表现,还受“在高点买,在低点卖”的“损耗”影响。简单说,如果产品波动大、回撤高,客户在高点追涨杀跌,即使基金经理很牛,你还是可能亏钱。
这就不难理解,为何在470多亿的个人养老金缴存资金中,基金类产品规模仅为91.43亿元,占比不足20%。大家嘴上说想赚得多,身体却很诚实,宁愿保守一点。
养老破局:告别观望,成为“耐心资本”!
那么,年轻人究竟该怎么办?难道个人养老金就是个“坑”吗?
恰恰相反,多位养老金融专业人士的建议是:提高权益投资比例,甚至拓展投资范围,合理配置REITs、黄金等另类资产,并适时扩大海外投资。这背后的逻辑,正是要利用养老金的“耐心资本”优势。
什么是“耐心资本”?你的个人养老金,动辄要锁定期几十年,这正是它的最大优势!短期波动不可怕,可怕的是你用短期心态去炒作长期投资。就像种树,你不能指望昨天播种,今天就结果。
给年轻人的三点“金牌操盘”建议:
策略先行,而非盲从: 搞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,不要一味追求高收益。对于年轻群体,如果房贷压力巨大,如专家所言,“先还房贷”可能更符合实际。因为房贷是实实在在的负债,而养老金投资在短期内可能面临不确定性。拥抱权益,但要分散: 在长期视角下,权益类资产确实有更高的增值潜力。但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,FOF基金虽然平均表现一般,但个别优秀产品依然亮眼。选择穿越牛熊的优秀基金经理,并通过定投方式平滑成本。成为“耐心资本”: 别被短期波动吓退,也别在高点盲目追逐,低点恐慌割肉。个人养老金是为几十年后的自己存钱,时间才是你最好的朋友。基金公司也呼吁,要充分利用养老FOF的“耐心资本”优势,未来有望在打新、战略配售等方面获得更多政策倾斜。养老金的困惑,不仅仅是钱的问题,更是对未来的焦虑。它像一面镜子,照出我们当下生活的压力与对未来的期许。三年亏损,或许只是漫长养老路上的一个“小插曲”。关键在于,我们是选择继续观望、任由焦虑蔓延,还是主动出击,成为自己养老之路的“金牌操盘手”?
答案,在你我手中。是时候告别焦虑,用长期的眼光和策略,为自己的老年生活,投下真正的“定心丸”了。
行业领先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