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健是中国独立动画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。《艺术学院1994》灵感来源于他三十年前的大学生活,那时的世界尚未被数字媒介完全塑造,人与自然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保持着原始的纯净与慢节奏,给人一种清新、纯粹的感觉,甚至带着些许的稚气和天真。
电影制片人杨城在影片上映的首日笑着说:“在如今的电影市场上映《艺术学院1994》,简直是一场行为艺术。”尽管自6月底上映以来,这部电影的票房仅有区区70余万元,远低于团队预期的最差情况,然而它在柏林等国际电影节上的好评与荣誉却显得如此悬殊。
这部曾入围第73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电影,堪称刘健的第三部长篇动画作品。刘健在中国动画界是少数坚持现实主义和成人化风格的导演之一。早年,他受到《攻壳机动队》和《东京教父》的启发,意识到动画不仅能展现幻想世界,还可以深刻反映复杂的现实。2010年,刘健的处女作《刺痛我》入围了法国昂西动画节的长片竞赛,随后凭借《大世界》获得柏林金熊奖提名,并荣获金马奖最佳动画长片奖。
展开剩余86%与之前两部带有悬疑和黑色幽默的作品不同,《艺术学院1994》则更贴近生活,具有深厚的个人色彩。影片改编自刘健年轻时创作的中篇小说《上大学》,讲述了一群艺术生在毕业前夕的青春故事。二十多年后,当刘健回到母校南京艺术学院时,感慨万千:“崭新的混凝土建筑,把我从过去和现在之间隔开了。”
影片的制片人杨城是艺术电影和动画领域的资深推动者,也是摩登天空动画及电影业务的负责人。在杨城的帮助下,影片在后期获得了摩登天空的投资。尽管影片最终完成了团队的心愿,但杨城坦言,影片的宣发准备不足,且疫情后的电影市场发生了结构性变化,融资渠道日益收缩,观众的偏好逐渐固化。另外,国内电影市场仍缺乏成熟的分线发行体系,使得小成本影片无法承担短视频平台的推广费用,导致其存在感变得更加透明。
相比《刺痛我》这类讲述小人物犯罪故事的作品,《艺术学院1994》因缺少一些“话题性”而面临一些情感共鸣的缺失。然而,它也吸引了那些对90年代初艺术学院生活感兴趣的观众,尤其是那些怀念那段自由成长岁月的人。
**黄金年代的自由成长**
影片上映后一周,刘健在杭州接通了我的电话。与作品中的荒诞金句不同,他本人说话风格简洁而低调。他特别强调,这部影片并非自传体作品,尽管它展现了他曾经历的青春,但它并不是一种怀旧情绪的宣泄,而是希望通过“当下性”重现特定时空的故事。
刘健在1993年从南京艺术学院国画专业毕业,电影选择1994年作为背景,既是向艺术致敬,也因为1994年在电影史上具有非凡意义,诞生了《阿甘正传》《低俗小说》《肖申克的救赎》等经典影片。此外,那一年涅槃乐队主唱科特·柯本的去世,也让这个年份充满了历史的重量。
在2018至2019年,《大世界》完成后,刘健将重心转向了《艺术学院1994》的剧本创作。影片围绕着艺术学院的一群学生,展现他们在理想、爱情、创作与现实之间的碰撞与选择。为了更好地塑造女性角色,刘健与女性编剧林山共同打磨剧本,两人不断探讨“应该提炼哪些生活片段”,最终聚焦于那个“干净、纯粹,甚至略显幼稚”的部分,因为那正是当时最为珍贵的。
90年代的艺术学院,正处在新旧文化、中西思想的激烈碰撞之中。自由的氛围和相对缓慢的生活节奏,使得学生们“坐在一起漫无目的地谈艺术和哲学”成为日常,这也正是电影情感的切入点。
刘健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呈现的,是一种“自由成长”的过程。在没有明确标准的环境中,每个人自然地成长。电影的叙事并非传统的奋斗与逆袭,而是一种多元并行的生活流。
影片分为上下两个部分,陈粒的《奇妙能力歌》为其中的分界线。上半场展现的是青春的松散与喧嚣,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悄然升温;下半场则是毕业临近,每个人开始面临未来的选择和分化。影片的结尾,小军带伤回到画室,象征着青春的结束,而“新世界”的旋律则悄然响起。
刘健认为,尽管电影讲述的是三十年前的生活状态,但其中的困惑与抉择至今依然存在。“今天的年轻人也面临同样的抉择。”影片并未给出明确的价值判断,人物的命运清晰,却通过跳切和留白等手法呈现了松散的生活节奏。这样处理,使得影片在平和中保持了情感的张力。
**二维手绘的缓慢时空**
与《刺痛我》和《大世界》中的个人创作风格不同,《艺术学院1994》因篇幅更长、绘画要求更高,刘健转向了团队合作。影片的制作依托于他所在的中国美术学院动画系,组建了一个由十几位学生和青年老师组成的团队。导演仍然负责分镜和设定图的绘制,但二维手绘的执行则交给了团队。
影片的绘画精度和背景密度远远超出了刘健以往的作品,细节丰富且充满了生活气息:窗台上的爬山虎、墙角的死甲虫、阳台上的衣服、街角流浪的土狗,以及水泥地上的裂纹和水渍……整部影片仿佛是一部“90年代南京视觉档案”。
刘健认为,90年代是人与自然、人与人之间尚未被数字化隔开的时期。那时没有智能终端,人们通过面对面交流、纸质媒介以及肉眼观察来认识这个世界。电影中的自然场景将观众带回那种“缓慢的时空”中。
而我在观影过程中,最为吸引我的是那些可随时截图保存的手绘背景图。刘健以中国画中的“留白”节奏来处理整体叙事,人物常常停留在河边、操场和树荫下,这些自然背景也成为了情感表达的一部分。
**影片面临的挑战**
《艺术学院1994》的完成离不开制片人杨城的推动,他长期致力于艺术电影和动画领域的工作,曾制作过《大世界》和《告诉他们,我乘白鹤去了》等作品,并且多次入围国际电影节。杨城与刘健一直有着紧密的合作,他早在项目立项之初就看中了这部讲述90年代艺术学院故事的作品,认为它具备群像气质和幽默感。
然而,电影在中期曾因疫情和市场动荡遭遇融资困境。直到2020年,杨城在平遥电影节与摩登天空创始人沈黎晖相识,并将样片展示给他,才获得了资金支持。最终,摩登天空成为了影片的主出品方之一。
影片的声音设计也别具一格。与传统的“配音”不同,导演强调的是“声音的演出”。董子健、周冬雨、白客等演员的加入,为影片增添了额外的趣味。
尽管电影上映后的市场表现并不如预期,杨城认为,这与影片独特的风格、题材和观影门槛较高密切相关。加之国内电影市场的结构性变化,艺术电影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。杨城也提到,未来的作者型电影应在立项阶段就考虑到观众通路的拓展,并通过引入更为明确的类型元素,来满足艺术表达与观众期待的交集。
发布于:山东省行业领先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